汞中毒是指人体摄入过量汞元素而引发的一系列中毒症状,汞中毒的原因包括职业暴露、饮食摄入、医疗因素等。
1、职业暴露:在一些特定行业,从业者有较高的汞暴露风险。例如在汞矿开采与冶炼过程中,矿工直接接触含汞矿石,在开采、破碎、筛选等环节,汞蒸气会大量释放到空气中,被人体吸入。化工生产中,如氯碱工业使用汞作为催化剂,在生产、运输、储存过程中,若防护不当,汞可通过呼吸道、皮肤接触进入人体。电子电器制造行业,像生产荧光灯、温度计、电池等产品,也可能接触到汞,若操作不规范,易引发汞中毒。
2、饮食摄入:汞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。水体受到汞污染后,水中的微生物将无机汞转化为甲基汞,甲基汞易被水生生物吸收,并在体内蓄积。人类食用被汞污染的鱼类、贝类等水产品后,甲基汞进入人体,且因其脂溶性强,易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,对神经系统和胎儿发育造成损害。
3、医疗因素:牙科治疗中使用的汞合金补牙材料,虽在正常情况下相对稳定,但在特定条件下,如咀嚼时产生的摩擦、口腔内的酸性环境等,可能会释放少量汞。若患者对汞敏感,或者补牙材料使用不当、频繁更换,长期接触这些释放的汞,也可能导致体内汞含量升高,引发中毒。
含汞的废弃物若处理不当,会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。例如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汞,若随意丢弃或不规范拆解,汞会渗入土壤和地下水中,污染农作物和饮用水源。生活在污染区域的人们,长期食用受污染的农作物或饮用受污染的水,会导致汞在体内不断积累,最终引发中毒。
汞中毒的预防措施
从事与汞相关工作的人员,应配备专业的防护设备,如防毒面具、防护手套、防护服等,确保工作环境通风良好,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,监测体内汞含量。同时要加强培训,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。在日常生活中,避免使用来源不明的化妆品,特别是美白祛斑类产品。使用水银体温计要小心谨慎,若发生破裂,应立即打开窗户通风。并用硫磺粉覆盖汞珠,使其反应生成硫化汞,降低毒性。妥善处理含汞废弃物,如废旧电池、过期化妆品等,不要随意丢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