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中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

杨东莼先生(1900.3.8-1979.9.25),湖南醴陵人,历史学家、翻译家、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。1954年至1957年间任华中师范学院院长,是华中师范学院首任院长。后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、民进中央副主席、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。杨东莼先生翻译有恩格斯《费尔巴哈论》、摩尔根《古代社会》等,著有《中国学术史讲话》、《本国文化史大纲》、《中国学术史讲话》、《中国文化史大纲》、《高中中国史教科书》等。他治学严谨,坚持真理,敢于直言,具有中国史学家传统的史德和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精神。

1919年杨东莼先生参加了五四运动,1920年参与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,进行传播马列主义的工作。20年代初期参加工人运动,是湖南工人运动的领导者之一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日本,研究唯物论并从事翻译工作 ,出版了《费尔巴哈论》等译著 ,宣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。1930年回国后仍从事教育和翻译工作,曾任中山大学教授、广西师范专科学校校长,他讲授社会科学课程,对传播革命思想起了积极作用。

在抗日战争时期,杨东莼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积极进行抗日救亡运动。1938年在长沙参加进步文艺界抗日救亡活动,曾任湖南省政府高级参议。1939年在桂林任广西地方行政干部学校教育长,吸收大批进步学者讲课,培训抗日干部。“皖南事变”后,他被迫赴香港,从事救国会的工作,以后又到重庆进行革命活动。抗战胜利前后曾任武汉大学、四川大学、华西大学、厦门大学等校教授,香港达德学院代理院长、香港大公报社顾问等职。

杨东莼先生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,还是一位语言大师。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,无论是对学校师生进行工作报告,他的言辞都非常出色。他的讲话内容丰富,议论精辟,密切联系实际,辞锋锐利、幽默生动,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,听者往往为之动容。我没有见过杨东莼院长,据学校的前辈说,他讲话或作报告有几个特点:一是不念讲稿,语言生动、条理清晰、逻辑性强;二是熟悉并了解知识分子的思想,讲话针对性强,深入浅出、说理透彻、令人折服;三是学识渊博,熟悉历史掌故,讲话中常加引用,既富于知识性,又富于趣味性。

杨东莼先生在任华中师范学院院长期间,非常重视教学,非常关爱学生,特别重视人才培养,他破格提拔了当年名不见经传的、年青教师章开沅,正因如此,成就了一代教育大家、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。我们敬爱的章开沅老校长在世时,他对我说,杨东莼先生是他的人生贵人。

杨东莼先生的这幅肖像,是我委托著名画家、湖北省文史馆馆员刘三多先生画的,再送给华中师范大学档案馆收藏。在华中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,致敬华中师范学院首任院长杨东莼先生!

作者 石炜

2023年9月26日

2025-11-06 12:00:55